当种花家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年轻人站出来成为……革命的先驱者在一开始,困难是暂时的,未来似乎是美好的。一个馒头代表的到底是恩情还是血案。
讲述了1937年抗战爆发,仇寇肆狂,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学子辞却五朝宫阙,长途跋涉,暂住于衡山湘水,复又寄居春城,弦诵不绝,悠悠八载。联大自1937年长沙建校,至1946年三校复员,在校生不过8000人,毕业生3800人,却培养出两位诺贝尔获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翻译家、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西南联大犹如一盏明灯,高悬西南一隅,维系着中华文明的一缕学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日本关东军为后盾的日本拓荒移民团对松花江流域进行着疯狂、有计划的入侵和蚕食。以彭兴华、程八爷一家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各阶层人民,由自发到在共产党人赵醒民的领导下,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反抗。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松花江流域的人民为了不当亡国奴,纷纷揭竿而起,组织义勇军进行抗日,最终集合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旗帜下与敌血战,苦斗十四年赢得抗战胜利。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了,面对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个营垒又进行着殊死的决斗。
讲述了1921年至1927年,从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忧国之问,如何在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以一个“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态,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史故事。从发展团员、党员到发动工人运动,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坚决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直到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出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青年毛泽东始终恪守着马克思主义和湖湘文化的精髓,向上成长,向下扎根,敢为人先,知行合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青年毛泽东及其同道的
该剧讲述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所历经的心路历程。这期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掀起西学东渐的风潮,马克思主义的曙光第一次照进中国,五四运动高举起自由与民主的旗帜,军阀混战的硝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这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上,各方势力风起云涌,诡异的时局迷雾重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如同萧瑟寒风中的一叶扁舟,生死存亡只在一瞬。这几年间,毛泽东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胸怀大志、坚韧不拔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从一个青年学子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该剧通过毛泽东北上寻求真理
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包围了中共驻重庆办事处,我办事处被迫撤回延安。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重庆工运、学运如火如荼;地下党编印的《挺进报》,在山城深入人心,令国民党政府惊恐不安。特务头子徐鹏飞,严醉派遣爪牙,打入重庆大学和我备用联络站沙坪坝书店,追查《挺进报》的线索,企图破获我重庆地下党组织。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许云峰察觉敌人阴谋,及时采取措施,却不幸被叛徒甫志高出卖。江姐、成岗、刘恩扬等地下党员也为此入狱。在狱中敌人对我地下党员实施酷刑,妄图从他们口中获得机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英勇无畏,同敌人展开激烈
本片拍于六十年代,由何玉门、胡同伦编剧,钱运达、唐澄执导。影片根据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两位蒙族小姑娘龙梅和玉荣冒着风雪、抢救公社羊群的真实事迹创作,真实地再现了小姐妹俩为保护集体财产与暴风雪作斗争的场面,集中表现了她们与暴风雪顽强作斗争的惊人毅力,歌颂了她们爱惜集体财产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小戏骨《洪湖赤卫队》是以王玉珍主演的《洪湖赤卫队》为蓝本改编,讲述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彭家墩恶霸彭霸天趁红军转移暂离洪湖之际卷土重来。洪湖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艰苦曲折的斗争。韩英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韩英始终坚贞不屈。赤卫队最终打回彭家墩,消灭了保安团和地方反动武装,红旗又在洪湖上迎风飘扬。